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与方案 > 网络管理相关

现有固网NGN向IMS演进方案研究

(2012-09-08 16:35:27)

1、背景

IMS(IP Multimedia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在Release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实现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因此IMS被认为将是下一代网络的理想目标架构。

 

2、固网NGN向IMS演进的可行性分析

2.1IMS与固网NGN的比较

2.1.1技术特点

与固网软交换技术相比,IMS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接入无关性;更加彻底的分离;网络更加标准和统一。

除了以上特点外,固网NGN与IMS,尤其是基于融合的IMS系统还有一些其他关键技术的区别,包括登记注册、QoS、漫游、安全性等方面。

2.1.2网元设置

在网络构架上,固网NGN与IMS都采用了分层的网络结构,即将网络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和接入层。主要区别在于固网NGN注重物理实现,将控制层的功能集中在软交换机上,网络中只有软交换一个中央控制点;而IMS的控制层功能由多个逻辑功能模块实现,如会话控制由CSCF实体实现、互通功能由MGCF/MGW实现、用户数据存储在HSS中,网络更加分布化,逻辑实体并不一定对应物理实现。网络功能模块化有利于网络扩展和业务整合,便于集中组网。软交换与IMS的分层架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固网NGN与CM-IMS网元/功能模块比较

 

 

 

 

2.1.3业务提供

固网NGN的业务提供方式有以下几种。

直接由SoftSwitch提供业务,可提供基本电话业务、补充业务等;SoftSwitch具备SSP功能,通过SG与现网SCP互通,提供现有智能网业务;SoftSwitch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SIP、H.323、Radius等协议互通;通过Parlay-GW/OSA-GW提供API接口,为第三方提供业务开发平台。

由此可见,固网NGN的业务逻辑分布在AS与软交换机SS的。而IMS的业务与控制分离,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在业务层实现,S-CSCF只完成会话控制功能,业务集中在AS中,且在AS与控制层之间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因此IMS更利于第三方业务的开发。

IMS的业务提供方式如下。

IMS通过IM-SSF和传统智能业务(CAMEL、INAP等)的互通,实现已有的智能业务的继承;IMS通过AS可以提供基于SIP的业务,如IM、Poc、Presence等;IMS通过Parlay-GW/OSA-GW(OpenServicesAccess-Gate-way)提供API接口,为第三方提供业务开发平台。

2.1.4终端角度

固网NGN支持的终端包括:支持SIP、H.323、MGCP、H.248等协议的终端。其中支持话音业务接入的终端主要由支持H.248协议的IAD或AG设备提供传统POS话机的接入;话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可由支持SIP的智能硬终端或软终端完成;多媒体业务也可通过H.323协议支持。固网NGN网络接入的终端是依据接入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网络中标识的,因此不需进行严格的接入注册和签权认证。在固网NGN中通过IAD或AG接入的POS话机是基于接口标识的,不具有移动性;但对于智能终端(如软终端)具备游牧功能。评论由于IMS网络是基于SIP协议的,因此接入IMS网络的终端设备要求必须支持SIP接口。支持SIP接口的终端主要有SIP智能终端和支持POS话机接入的SIPIAD设备,终端接入IMS需进行双向注册认证。另外IMS是基于移动网发展而来的,具备移动性管理功能,因此IMS终端均是可移动的。

综上所述,软交换网络体系基于主从控制的特点,使得其与具体的接入手段关系密切,而IMS体系由于终端与核心侧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通信,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使得IMS体系可以支持各种接入方式。不过IMS目前尚缺乏广泛的应用验证,成熟性较差,RIMS距离完全继承PSTN网络能力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从长远来看,IMS将是网络发展的必然。

2.2国际标准的发展

IMS和IMS-Based固网NG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3GPP也在努力独立于接入方式,但是目前来讲还是TISPAN和ITU-T更加致力于网络的融合,考虑所有的接入方式。同时IMS只能够提供话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而IMS-Based固网NGN的目标是能够提供所有的业务,包括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和其他业务。IMS-based固网NGN目前已经被公认为一种比较好的控制层面融合的目标体系。

讨论现有固网NGN向IMS演进,可以借鉴ETSITISPAN的相关研究成果。TISPAN于2005年6月完成整个TISPAN_固网NGN_Release1,并在将来的Release中进行完善。TISPAN_固网NGN_Release1的总体需求包括:固定终端可以获得3GPPIMS核心网提供的所有业务,能够全部或部分替代现有核心网提供的PSTN/ISDN业务。

基于IMS的固网NGN融合架构采用面向子系统的网络结构,这样的网络架构非常灵活方便,一方面可以方便地直接引入和修改其他标准组织定义的子系统,另一方面将来如果有新的业务类别需求时,定义添加一个新的子系统即可,对已有的子系统影响很小。基于IMS的固网NGN融合架构主要分为业务层和基于IP的传送层,业务层包括下面的元素:PSTN/ISDN模拟子系统(PSS)即IMS核心子系统、PSTN/ISDN仿真子系统(PES)、其他多媒体子系统(如流媒体子系统、内容多播子系统等)和应用以及可以用于多个子系统的公共元素(如接入应用、计费功能、用户属性管理、安全管理和路由管理等);传送层为用户终端提供了基本的IP连接的能力,其中的网络附属子系统(NASS)和资源认证控制子系统(RACS)屏蔽了IP层以下的接入网/核心网所使用的传送技术,给固网NGN用户终端提供了IP的连续性。

业务层的PSS和PES子系统针对不同的终端类型和业务需求而设计。使用PSS和PES主要目的是使宽窄带域完全分离,即SIP用户通过PSS子系统完成接入和业务提供,窄带用户通过PES子系统完成接入和业务提供。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实际上,PES子系统为连接到固网NGN中的传统固网终端(指通过MGCP/H.248IAD/AG接入的PSTN/ISDN终端)提供PSTN/ISDN仿真业务,服务的对象主要针对于现有的大量PSTN终端。PES子系统的实现可以有两种方式。评论方式一:基于软交换的PES,即基于现有软交换的实现方式(从传统交换机移植),不需要内部接口标准化,只需要标准化外部接口。该方式能够提供更完全的PSTN能力、业务、接口,以及用户体验。基于软交换的PES已经部署在固网NGN网络中,用户数据库和业务在5020MGC中实现,能够实现100%的PSTN特性。

方式二:基于IMS的PES,使用IMS架构实现PES。即在IMS体系中增加了两个关键功能一是AGCF,向下通过P1接口(H.248)控制MG,向上通过Mw接口接入IMS核心;二是应用服务器中的PES业务逻辑。AGCF负责控制MG,提供业务无关的能力(Hook处理、Tone、Announcement等),业务触发基于用户属性(iFC),PES业务完全由应用服务器提供,功能结构和接口协议与IMS基本一致。

上述两种PES实现方式中IMS的PES方式实现与IMS的融合是当前演进的主流,主要是在IMS核心网增加一个AGCF网元。但目前AGCF的相关国际标准还不完善,虽然已经有了基本框架,但具体细节、流程、接口还未明确,估计在TISPANRealse2中最终确定。

由此可见,PES更加适合固网运营商向IMS演进及融合,对移动运营商,拥有的固网用户规模非常小,建设IMS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新技术实现优势延伸,快速、低成本进行全业务网建设,因此移动运营商应关注PSS方式。

2.3技术比较结论

从以上技术特点比较和国际标准发展趋势看,固网NGN和IMS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有固网NGN网络向IMS架构的演进是可行的。

3、固网NGN向IMS演进的步骤和方式

本节以一个固网NGN网向IMS演进为例,说明具体的演进方式。

3.1固网NGN向INS演进方式

从总体来看,现网NGN网络架构示意如图3所示。

 

 

 

 

图3 固网NGN网络现状示意图

现有固网NGN网络已经带有商用用户,从现有固网NGN系统向IMS的演进有两个前提:

(1)保证现有业务的正常运行;

(2)IMS技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具备商用能力。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固网NGN向IMS的演进有以下3种方式。

3.1.1方式一:直接演进方式

直接方式是将现有固网NGN系统直接向IMS架构演进:将固网NGN系统网元全部升级为IMS的网元,并补充相关IMS设备,将固网NGN网络直接升级为IMS网络,通过IMS网络开放业务。评论该方式下的业务分工:升级后的IMS网络既负责处理语音业务,也负责处理面向中高端用户的多媒体业务。

3.1.2方式二:叠加演进方式

叠加方式是在现有固网NGN网络边叠加一个完整的IMS网络,现有固网NGN和新建IMS两个网络在一段时期内共存,并各自独立发展用户。当IMS系统逐渐成熟后,可以将用户逐渐从固网NGN网络向IMS网络迁移。

本方式下,IMS网络所有设备均为新建,本方式下新建的IMS网络与原固网NGN网络完全独立,两个网络之间可以通过SIP协议互通,或者通过PLMN互通。

该方式下的业务分工:原有固网NGN网络正常处理各种业务,新建的IMS网络主要处理面向中高端用户的多媒体业务,AGCF/MGCF设备则在验证现网业务可行性的同时,根据需求开放部分语音业务。

 

 

采用方式一,由于现阶段IMS系统的成熟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对商用固网NGN网络的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方案不建议采纳。方式二中新建一套IMS系统,进行新业务需求的测试,系统测试成功后,将现有固网NGN网络用户向IMS系统进行牵移。在演进过程中,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充分验证软交换向IMS演进的技术可行性,保证平滑演进,并对现网业务影响最小。因此推荐采用方式二。

3.2固网NGN向IMS演进步骤

采取“分步走”的策略,演进步骤如下。

3.2.1步骤1

(1)新建IMS网络,引入新的网元设备,实现宽带智能终端的接入;

 

原有固网NGN系统与新建IMS系统的业务分工为:原固网NGN负责现有语音业务的处理,新建IMS负责向中、高端用户提供有特色的多媒体业务。本步骤中现有业务不受影响。

 

在新建的IMS试验网中新建1套小容量AGCF网元设备,实现基于IMS的PES功能,验证固定软交换向IMS的演进过程中对PSTN语音业务的继承程度(目前AGCF的标准和设备尚需要完善,因此需要单独布置)。该步骤对现有语音业务不造成影响。

该步骤中需要验证:新增AGCF网元实现基于IMS的PES业务,该业务的实现对于现网业务牵移非常关键。

 

新建的IMS网络测试试用稳定后,将现网中的软交换机升级为IMS网络中的AGCF或MGCF,将用户数据割接至HSS,将业务逻辑割接至应用服务器,并逐步实现统一计费、统一网管。

该步骤是在新建IMS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将现有业务割接至IMS系统,从而实现固网NGN系统向IMS的演进。

3.3结论

通过上述的演进方式分析可知,固网NGN网络从技术上尚不具备直接向IMS网络演进的条件。不过可以通过“分布演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固网NGN与IMS网络的融合。同时在网络演进融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IMS演进应减小对现有网络的影响,尤其是当固网NGN网络已经承载了商用业务时;第二,IMS网络应循序渐进,当新建IMS网络运行稳定,且固网NGN网络向IMS演进技术成熟后,再进行融合。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网络将实现IMS网络作为核心。评论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固网NGN网络与IMS网络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通过对现网NGN网络向IMS演进的分析,结合当前的国际规范、技术水平、厂家提供设备等情况来看,IMS网络完全兼容现网NGN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过从网络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非常有必要开始进行相关技术方案的试验,为今后网络融合奠定基础,并进行相关技术储备。相信不远的将来,IMS网络与现网NGN必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更多
关闭窗口 打印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客户服务热线:0571-85023000
本网站所有网页信息已申请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保护,版权归四海光纤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人复制或镜像,违者必究。
公司主营:杭州光纤光缆视频会议系统,是专业的通信网络工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备案号:浙ICP备10018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