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确认电缆的拉力
当电缆在两个终端有多余时,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电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距离不应超过2厘米。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在进行认证测试的时候,NEXT近端串扰就无法通过了。在接头处,电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中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电缆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电缆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会使接头和模块之间端接不牢靠。在电缆接线施工时,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9公斤左右。请和电缆的供应商确认其拉力,过大的拉力会破坏电缆对绞的匀称性。
2、打线技巧要规范
有些施工工人在做条线的时候,并不是按照568A或者568B的打线技巧进行打线的,而是按照1、2线对打白色和橙色,3、4线对打白色和绿色,5、6线对打白色和蓝色,7、8线对打白色和棕色,这样的条线在施工的过程中是能够保证线路畅通的,但是它的线路指标却是很差的,特别是近端串扰指标特别差,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泄漏,造成上网困难和间接性中断。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提醒制作工人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3、抗干扰有方案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线缆的管路尽量采用钢管,主干线缆的敷设尽量采用桥架,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钢管与钢管之间、钢管与桥架之间、桥架与桥架之间的接地跨接工作。这样的管路,我们再将非屏蔽线缆和大对数线缆敷设其中,可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减少外界干扰对综合布线系统信号传输的影响,弥补非屏蔽布线系统的不足。
4、线槽最好安装在吊顶内
在安装线槽时应多方考虑,尽量将线槽安装在走廊的吊顶内,并且去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中至检修孔附近,便于维护。集中布线施工要赶在走廊吊顶前即可,不仅减少布线工时,还利于已穿线缆的保护,不影响房内装修。一般走廊处于中间位置,布线的平均距离最短,节约线缆费用,提高综合布线的性能(线越短传输的品质越高),尽量避免线槽进入房间,否则,不仅费线,而且影响房间装修,不利于以后的维护。
5、分清大对数电缆的线序
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碰到25对或者100对大对数线缆的打接问题,不容易分清,在这里,为大家进行简单的参数。以25对线缆为例说明。线缆有五个基本颜色,顺序为白、红、黑、黄、紫,每个基本颜色里面又包括五种颜色顺序,分别为蓝、橙、绿、棕、灰。即所有的线对1~25对的排序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白灰……紫蓝、紫橙、紫绿、紫棕、紫灰。
对于100对线缆里面用以25对线缆为例说明。100对线缆里面用蓝、橙、绿、棕四色的丝带分成四个25对分组,每个分组再按上面的方式相互缠绕,我们就可以区分出100条线对。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一对应地打在110配线架的端子上,只要在管理间和设备间都采用同一总打线顺序,然后做好线缆的标识工作,就可以方便地用来传输电话了。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
1、系统结构设计
一般大厦布线系统采用
光纤 -UTP铜缆混合方案。考虑到楼群的结构及多模
光缆、双绞线支持的最远距离,设立计算机中心机房,在其它大楼各设1个楼宇配线间。楼群配线间与楼宇配线间的数据主干系统采用六芯室外多模
光缆连接,可支持从传统以太网、令牌环网、100Mb/s快速以太网、FDDI,622Mb/s ATM、千兆位高速以太网等多种应用,水平子系统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支持高达622Mbps ATM和550MHz带宽图像应用,能更有效地减低串音干扰,使语音、数据及图像传输更清晰、更有效。
2、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标准信息出口,并实现了信息口与设备终端的匹配、连接。该部分主要包括跳线、软线等非有源器件,其数据部分采用( RJ45-RJ45)超五类压接跳线,每个信息插座应可支持如下的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传输等。
3、水平(配线)子系统
水平(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的电缆或
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组成。信息插座均为 RJ-45制式。每一条数据水平双绞线的长度均不应超过90米。水平双绞线布线从房间内的信息点引出并布到相应的楼宇配线柜内。整个布线为星型拓扑结构连接方式。其敷设采用PVC线槽安装。
4、管理子系统
管理应对设备间、交界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符合以下规定:
1)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宜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简单的布线系统宜按图纸资料进行管理,并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2)每条电缆、
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均应给定唯一的标志。
3)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硬件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识,并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和图纸资料。
4)电缆和
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编号。
5、设备间子系统
整个大厦的主设备间(计算机中心机房),主要放置主配线机柜、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及其它网络设备等。考虑到大楼的高度及宽度,在楼层间分别设立分配线间。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所有的配线设备及网络设备必须置于机柜内。
设备间 (机房)的环境要求:
1)温度、湿度要求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有关设备和器件对温、湿度的要求,设备间安 B级执行。即温度为12~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70%,温度变化率<10度/小时。
2)隔热、防尘、防火、防静电要求
这些因素会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及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使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在对计算机机房装修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加以考虑。建议地板选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墙壁采用防火涂料或装金属塑铝板,天花吊顶选用金属天花。
3)照明要求
设备间在距地面 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
4)供配电要求
设备间的供电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频率: 50Hz;电压:380V/220V;建议提供独立电源。
6、(垂直)干线子系统
干线系统是指从主配线间至楼层配线间的电缆。本综合布线系统由于没有另外设置楼层配线间,故不考虑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7、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是整个布线系统中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铜线,
光缆等。
8、机房建筑要求
1)房屋净高:3.0米。
2)楼地面采用活动防静电地板(600x600mm),其离地高度为300mm。
3)楼顶面采用T型明铝合金龙骨架、微孔铝天花板(600x600mm)吊顶。吊顶高度离活动防静电地板面3.0米。
4)中心机房的新鲜空气补给及排气,采用换气扇方式。预留换气扇孔安装高度为离地面3.5米。
9、 机房工作环境要求
1)温度、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要求
开机时机房内温、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A级 B级
夏 季 冬 季 全年
温度(℃) 23±2 20±2 18-28
相对湿度( %) 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 /h) <5 <10
关机时机房内温、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A级 B级
温度(℃) 5-35 5-35
相对湿度( %) 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 /h) <5<10
开机时主机房内的温、湿度应执行 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他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主机房内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 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的条件下,在操作人员位置测量应小于 68dB(A);
无线电波的干扰影响到很多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计算机工作属于弱小信号类,对干扰极为敏感,因此要做必要抗干扰的处理 ----接地或屏蔽,让工作环境的无线电波干扰场强,当频率为0.15-1000MHz时应低于126dB;
工作环境要防永磁场或电磁场干扰,其值不应小于 800A/m。为此,计算机等设备的放置位置与变电站等高压强设备的距离保持5M以上;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 1kV。
3)机房的接地
根据国家标准 2887-89《计算机站场接地技术要求》中规定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直流工作接地,可以分为直流地悬浮和直流地直接接大地两种,从安全角度来讲,直流地应直接接大地;
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中心机房中,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 1Ω。
4)机房的消防报警与灭火系统
计算机机房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机房吊顶上设置火灾自动探测器,采用均布方式,每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 10-15平方米;
火灾自动探测器采用感烟探测器;
根据计算机中心的情况,机房内的灭火系统设置二氧化碳或卤化烷固定灭火系统。
5)通风要求
为了保证中心机房内的新鲜空气不断得到补充和旧空气不断得到排出室外,需在中心机房设置换气扇。
6)检修电源考虑
依据相关的要求中心机房各房间及各楼宇配线间应装设交流 220v维修用电源插座。电源插座安装高度为距离活动防静电地板面300mm。
10、系统屏蔽与接地
1)屏蔽效应
当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存在电磁干扰时,应采用屏蔽措施,以抑制电磁干扰。电缆即是电缆干线的主要发生器,也是主要的接收器,作为发生器,它向空间辐射电磁噪声场;灵敏的电视机、计算机、通信系统和数据系统通过它们的天线,互连线和电源线接收这种电磁噪声。
采用屏蔽系统最基本的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这里的干扰包括两个部分:减少电磁辐射,即减少布线系统本身向外辐射能量。以及提高抗外来电磁干扰能力。线对单独屏蔽的线缆还具有降低线对间串扰的能力。
为了消除干扰,除了要求屏蔽层设有间断点外,同时还要求屏蔽系统必须达到完全连续的 360度完全屏蔽。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一是有任何一点的屏蔽不能满足要求,将势必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传输性能。地线与一个点对点的连接来说,这个要求很难达到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插口,跳接线等。都很难做到屏蔽,因此,采用屏蔽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另外,屏蔽层接地点之间的电压差会导致接地噪声,比如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等。这样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便会产生电势差,进而产生金属屏蔽层上的电流。这时,屏蔽层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干扰源,因而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的双绞线。
对于屏蔽系统而言,单单有了一层金属屏蔽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有正确、良好的接地系统,把干扰有效地引入大地,才能保证信号在屏蔽系统中安全,可靠地传输。
2)接地的类型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要与其设备间,配线间放置的有源设备接地系统一并考虑。符合有源设备要求的接地系统也一定满足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要求。
接地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地、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等类型。
在接地系统中,用接地电阻来表示与大地结合好坏的指标,接地电阻值在《计算站场接地技术要求》中规定如下:
直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交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防雷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综合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Ω。
3)配线柜接地要求
所有屏蔽线的屏蔽层都应良好地接地,屏蔽层首先连接到楼层配线柜的接地端上,每个楼层配线架接地端子应与配线间的接地装置相连。
从楼宇配线架至接地装置接地导线的直流电阻不得超过 1Ω并永久性地保持其连通。
4)接地导线要求
在距离接地体 30米以内(距合适的接地点),接地导线用直径4毫米的外包绝缘套的多股铜芯线。
若距离接地体超过 30米时,接地线的直径参考表如下:
距离(米) 导线直径(毫米)
≤ 30 4.0
30-48 4.5
48-76 5.6
76-106 6.2
106-122 6.7
122-150 8.0
151-300 9.8
配线间中每个配线架均要可靠的接地到配线架(柜)的接地排上,其接地导线应不小于 2.5平方毫米,接地电阻小于1Ω。
11、 系统测试
1) 铜缆测试
对于每一个超五类信息端口都执行基本连接测试 (Basic Link Test),其测试项目包括:
工作区的信息口和连接器
工作区到电讯间的水平线
电讯间的配线架接口
在测试过程之中,以下所有参数必需达到 EIA/TIA 568A TSB 67所定之标准:
线路连接图 (wiremap)正确
水平双绞线长度 (length)<90m
线路衰减 (Attenuation)<23.2dB
近端串扰 (Near End Cross-Talk / NEXT)>24dB
2)
光缆测试
测试标准 :
光缆传输性能的测试可参照GB/T 8401执行。
(1)光衰减
无论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还是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光缆中的每芯
光纤的光衰减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光缆布线各子系统光衰减:
类型 单模光衰减 (dB)1310nm 单模光衰减 (dB)(1550nm) 多模光衰减 (dB)(850nm) 多模光衰减 (dB)1300nm
平布线 (100m) 2.2 2.2 2.5 2.2
建筑物布线 (500m) 2.7 2.7 3.9 2.6
建筑群布线 (1500m) 3.6 3.6 7.4 3.6
(2)全程光衰减
由若干子系统组合成的
光缆布线链路,在工作波长点,每芯
光纤的全程光衰减不应超过 11dB。上述测试方面,在从配线架连接到数据网络设备之所有双绞线电缆都要执行。在测试过程中,如有任何信息端口不能通过测试,需作出检查,维修或更换,直至全部通过测试为止。而当整个布线工程完成后,全部之测试报告则会连同其他文件一并交到用户手上作为纪录。